我的故事-前言
前言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晨,一場突如其來的地動山搖震碎了大家的夢、震碎了許多人的家、同時也震碎了許多條性命。當時全台灣的情緒普遍低迷。
民國九十三年九月,經歷了五年的復甦,台灣人也漸漸的從傷痛中走出,就在台中一個小鎮的一戶人家中,有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這代表了甚麼?這代表了毀滅過後的重生。或許也因為如此,這個新誕生的男孩受到眾星拱月般的待遇,他是這個家族這一代之中的長子,代表了這一代的生命力。
然而,自從這個男孩出生之後的七年內,家族之中就不再有新生命的出現。又因為台中的基業在地震中垮了,這個男孩的父母前往了許多縣市。他在台中住過三年、在花蓮住過一年,最終,定居到了宜蘭,一望無際的蘭陽平原。在這裡,他交不到朋友,因為家裡離學校太遠,因為他的習慣和別的小朋友不同。父母需要去外地打拚,從小,他就在長輩之間長大,沒有其他同齡的孩子。他開始模仿長輩的行為,有的長輩會唸經,他就跟著念了一個禮拜的經。有的長輩每天去廟宇拜拜,他就三不五時跟去,還跟其中一位比較年輕的和尚結成了好朋友。
他的童年期間,也跟父母在全台灣飄流。他在花蓮的某個親戚家住了一年,最終定居到了宜蘭。讀了一年幼兒園之後,因緣際會下,回到了他的根-台中,又在那邊讀了半年的幼兒園。因為自幼在長輩間成長,所以他表露出來的氣質、說出來的話,都有一種同齡人沒有的成熟。經常被長輩們稱讚「真會講話」。然而,也因為如此,他失去了一個與同齡人共通的語言。他無法想像為甚麼同齡人都那麼幼稚,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因此,在幼兒園之中,他永遠是被孤立的那一個。他甚至在想,要是有一天他突然沒出現在學校,會不會有人發現。他開始有點想要實驗看看,但是在與大人的相處之中,他不僅學會了大人的沉穩,還學會了大人的愛面子,學會了大人的畏畏縮縮,學會了大人不敢跨出舒適圈的行為。因此這個念頭始終只是想想,他從來沒有將其實踐過,即使他看見了許多機會。
除了被同學排擠之外,他同時也被老師討厭。因為他看過很多書,所以老師上課的內容完全不吸引他。他總是會喜歡在上課的時候放空,或是看向窗外。老師總是覺得他分心,因此每次都叫他站著上課。有時後站的腳痠了,將重心調整一下,老師又會說他站著也不好好上,別的同學在午睡時,老師叫他去舉椅子罰站。更糟糕的是,他經常忘東忘西,該繳交的東西常常都沒有帶。在某一次他又忘記帶一個通知單的時候,老師領著全班一起大笑、大鬧,然後宣布從此他的名字就叫做「迷糊大王」。在那一整個禮拜,只要有同學見到他,都會做一個非常誇張的動作然後說「大家看,迷糊大王來了」。這時,其他人也會跟著一起大笑。那個男孩心想:原來忘記帶東西就會被這樣嘲笑。可是他同時也感到不解。因為在他看過的書當中,有一本書在介紹外國的小學。那一間小學,充滿溫馨和鼓勵。他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他開始懷疑曾經在書中看過的內容,他也把在學校遇見的事情跟他的媽媽說。但很顯然他的老師早就用另一套說法來跟他媽媽講過了。因此,當他回到家向他媽媽尋求慰藉時,他媽媽非但沒有安慰他反而是責怪他為甚麼在上課時干擾課堂秩序。就這樣,他在一個極度不友善的環境之中,度過了他幾乎一半的童年。到這邊,應該可以看得出來,我,就是那個男孩。
時隔多年,我依然無法忘記那件事情帶給我的傷害。老師帶著全班嘲笑我,那種被孤立、無助的感覺,彷彿一堆從天而降的厚棉被壓在你身上,不會感到痛,但是卻會感到漸漸的窒息,當你想要反抗,但那堆棉被太重了,無論怎麼反抗都是徒勞,而且反抗的途中還會消耗體力、氧氣,讓你感到更濃重的窒息感。幸好,同時也是幼兒園的時候,我交到了第一個朋友。
還記得當時,是個玩具時間,當其他人都有玩伴一起玩遊戲,我卻一個人拿著一盒類似七巧板的玩具坐在教室的角落孤零零的玩著。這時,一雙友誼的手對著我伸了出來,就這樣,雖然是極度不友善的環境,我還是交到了一個好朋友。然而,就在升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跟他去了不同的學校,就此杳無音訊。
本文標題:我的故事-前言
文章作者:W_X_Dai
發佈時間:2024-02-08
最後更新:2024-02-08
原始連結:http://w-x-dai.github.io/2024/02/08/mystory1/
版權聲明:本部落格所有的原創文章,均採用 CC BY 4.0 許可協議。
分享